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优质服务见成效 群众健康有“医靠”

来源:     阅读次数:2423     发布时间:2023-07-28





7月25日,患者匡女士(化名)将一封感谢信送到我院,信上提到妇女保健科吕护士手法专业,让骨盆得到了很大改善,亲切的态度让人倍感温暖:“俗话说‘行为业,德为上’,贵院能拥有吕佳容护士这么好的工作者,必将成为行业的典范”。




而在这封信之前,本月医院已收到了13面锦旗,这正是自6月开展“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活动”以来,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立足“为群众办实事”,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的生动实践。



多学科诊疗全流程服务

生产也能很舒适





都说经历了一次生产,二胎时就不会紧张了,但孕妇莉莉(化名)却因一胎时剖宫产手术带来的不好体验,以及瘢痕子宫、妊娠糖尿病,让她非常担忧。





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,妊娠并发症、合并症逐渐增多,在产科,像莉莉一样的孕产妇并不少,产科按照分级分类诊疗原则,将莉莉标记为重点人群,将健康监测、营养指导、心理干预及疼痛管理等纳入孕期管理,实施从孕期到生产的全流程服务。并采用“患者不动医师动”的MDT模式,在产前、产时、产后进行多学科会诊,全面提升医疗救治水平。最终,经过4个小时的剖宫产及分粘手术,莉莉的第二个宝宝平安诞生,因瘢痕子宫粘连导致的肚子痛也解决了,莉莉感慨道:“感谢产科和麻醉科医护人员帮助和鼓励,原来剖宫产手术也可以很舒适。”


不言苦的坚守

赢得家长信赖






从2月中旬到现在,儿科的主旋律便是“忙”,病区几乎天天满员,单日最高住院患者达70人。


为避免“一床难求”的情况,保证“病有所医”,医院增加开设近40张床位,同时强化对病人的管理,对危重患儿及时进行风险评估,提升医疗质量,保障医疗安全,加快患儿周转出院。而科室医护人员主动放弃休息,全身心投入科室工作,奔波上万步、说到嗓子沙哑...都是常有的事儿,但他们的服务却没因此“打折扣”,关爱患儿、纾解家长情绪,甚至利用下班时间在微信上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。对于儿科医护人员的日夜坚守,家长们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,为儿科团队送来了锦旗和“鲜花”:“非常感谢你们对孩子的长期关爱,听说下个月就是医师节了,提前给你们送上礼物”。



而在同是“哑科”的新生儿科,科室践行“家庭参与式护理”理念,提供“袋鼠式护理”“5G远程探视”“医护一体化沟通模式”等服务,持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,同样得到不少家长的点赞。




二胎妈妈的选择

时隔7年再次陪伴







7月25日,不少挺着大肚子的孕妈正在孕妇学校,上一堂生动的孕妇瑜伽课,孕妈妈们轻缓地舒展肢体,在老师的指导下匀速呼吸,放松身心。作为一节不落的“三好学生”,二胎孕妈魏女士(化名)已经进入预产期,仍在坚持上课,对于陪伴她两次孕期的“孕妇学校”,她直言:“这么好的课程为什么不来呢。”



作为普及孕产期健康知识的重要课堂,孕妇学校在我院广泛开展,拥有瑜伽室、私教室、奥尔夫音乐胎教室等,教学环境温馨、功能多样,联动各学科打造“健康教育MDT模式”,内容丰富,针对不同孕期分班,教学精准,开设了运动课、实践课及健康讲座等,对整个孕程进行系统、全面、专业的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,帮助孕妈妈们提前了解分娩知识,缓解焦虑,身心愉悦地度过孕期,得到了孕产妇的广泛认可和优质反馈。“我是一名瑜伽教练,平时非常注重运动,知道运动对生产是非常有帮助的。”魏女士说,不仅是运动课程,深入且接地气的健康讲座也填补了自己的知识盲区,7月26日,顺产下一名男宝,从宫口开全到顺产生产仅用6分钟。


中医不是“慢郎中”

也有一手“急救活” 





前不久,一位突发心慌头晕、全身无力的患者张先生(化名)紧急入院,中医科主任李文容手起针落,通过针灸缓和了症状,现场围观患者对中医药急救感到非常神奇。经过进一步检查,张先生被确诊为“桥本炎”,其病因为自身免疫紊乱,目前,此病缺乏病因治疗,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随访观察,李主任的成功急救也让她收获了张先生这位“粉丝”,现在张先生定期进行中医药治疗病情稳定。



事实上,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历史悠久、疗效卓越,在很多西医难以解决的疑难危急重症方面,发挥着显著优势,在妇幼健康领域中医更有不可取代的优势,为减少抗生素应用等,我院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,探索中西医联合治疗模式,开设针灸、耳穴压豆、刮痧、中药包热敷等多种特色疗法,大大提升中医诊疗的有效率。在中医科看诊的患者中,有不少是以家庭为单位,这也是医院坚持“向家庭延伸”的服务概念,积极探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诊疗、康复创新服务模式。